广东大华药业有限公司

泮库溴铵功效与作用

泮库溴铵(Pancuronium Bromide)是一种非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滞剂,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护中。其通过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抑制肌肉收缩,从而实现骨骼肌松弛。本文将详细探讨泮库溴铵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

药理作用机制

泮库溴铵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从而引起肌肉松弛。作为一种非去极化型肌肉松弛剂,泮库溴铵不会引起肌纤维的去极化,而是通过占据受体位点,阻止乙酰胆碱的作用。

泮库溴铵的作用时间较长,通常在静脉注射后2-3分钟起效,作用持续时间约为30-60分钟。其代谢主要通过肝脏,经肾脏排泄。由于其在体内的半衰期较长,泮库溴铵在长时间手术中具有显著优势。

临床应用

麻醉辅助

泮库溴铵在全身麻醉中作为辅助药物,用于诱导和维持肌肉松弛。在气管插管、腹腔镜手术、胸外科手术等需要充分肌肉松弛的操作中,泮库溴铵能够有效减少肌肉张力,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操作条件。

重症监护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泮库溴铵常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肌肉松弛管理。对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泮库溴铵可以有效减少呼吸机对抗,改善氧合和通气。此外,泮库溴铵还用于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破伤风等疾病引起的肌肉强直。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尽管泮库溴铵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其使用仍需谨慎。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反应。此外,泮库溴铵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支气管痉挛等。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泮库溴铵的代谢和排泄可能受到影响,需调整剂量。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泮库溴铵的安全性尚未完全确定,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在使用泮库溴铵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和血压。同时,应备有拮抗剂(如新斯的明)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肌肉松弛过度或呼吸抑制。

药物相互作用

泮库溴铵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需引起重视。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粘菌素等合用可能增强其肌肉松弛作用,增加呼吸抑制的风险。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能加重心动过缓。此外,泮库溴铵与吸入麻醉剂(如异氟烷、七氟烷)合用可能延长其作用时间。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合理调整泮库溴铵的剂量和使用方案。